NEWS CENTER

新闻资讯
展开分类
收起分类

呼吸道疾病高发,如何正确开展穴位贴敷治疗?

2025-02-27 17:43:15

秋冬季是呼吸道疾病高发季,今年气温多变、气候干燥,室内外温差大,恰逢新冠病毒、流感病毒、肺炎支原体等同时流行,患儿可合并多种感染,病情复杂、病程长、病情变化快。那么我们认识一下常见的几种呼吸道疾病吧!

流行性感冒: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。我国流感季节性流行的主要株型为甲型和乙型,流感病毒潜伏期一般在1周左右,主要通过感染者打喷嚏和咳嗽等产生的呼吸道飞沫传播,也可经口腔、鼻腔、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;主要表现为起病急、高热、畏寒、头痛、肌肉关节酸痛,全身乏力、鼻塞、咽痛和干咳,少数患者可能会有恶心、呕吐、腹泻等消化道症状。

新型冠状病毒感染:一种由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急性传染性疾病,属于我国乙类传染病。新冠潜伏期一般为1~14天,大多为3~7天,主要以飞沫、接触、气溶胶等方式传播。以发热、干咳、乏力为主要表现;部分患者以鼻塞、流涕、咽痛、嗅觉和味觉减退或丧失、结膜炎、肌痛和腹泻等为主要表现。

肺炎支原体: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肺部炎症,潜伏期大概1~3周,潜伏期至症状缓解数周内均有传染性,通过飞沫传播。症状与多数呼吸道疾病相似,以发热、咳嗽等为主要症状,一般呈阵发性且咳嗽比较剧烈,退烧后咳嗽还可能持续1~2周。患儿早期是刺激性干咳,后期随着气道分泌物的排出,会有咳痰的现象。

当孩子出现以上症状时建议家长及时就医,以免症状加重。在我科日常的诊疗工作中,常见小儿哭闹畏医,惧针拒药,成为临床儿科医生的一大“棘手问题”。穴位贴敷疗法简易、便捷,药效作用迅速,成为家长和患儿更易接受的一种治疗方式。

煜和堂小儿贴

一、什么是穴位贴敷?

穴位贴敷给药是中医外治法的一种,它通过在特定穴位给药,起到疏通经络气血,调理脏腑阴阳,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作用。《灵枢·海论》篇云: “夫十二经脉者,内属于府藏,外络于支(枝)节。”穴位贴敷疗法以此为基本指导,通过相关穴位刺激和药物吸收,达到治疗作用。

适应症: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、支气管哮喘、支气管炎、慢性咳嗽、鼻炎、过敏性鼻炎、慢性咽炎等多种过敏性及反复发作性疾病。还有厌食、挑食、消瘦、腹泻、消化不良等胃肠功能紊乱的疾病,肠系淋巴结炎等疾病。

二、贴敷使用注意事项

1、禁忌症:孕妇禁用,敏感体质小儿,首次贴敷应密切观察;相关穴位处皮肤有创伤、溃疡、感染、皮肤疾病者禁用;

2、贴药后避免剧烈活动或大量出汗以免药膏脱落,敷贴时长一般为2—4小时,有疼痛感、灼热瘙痒不适可提前取下,敷贴后皮肤局部潮红、微痒属于正常现象,但并不是贴的时间越久效果越好,时间太久容易引发皮肤过敏,且不能实际增加药效。

3、出现皮肤剧烈瘙痒、发泡、全身性皮肤过敏等过敏症状,应立即停止贴敷。

4、敷贴当日宜饮食清淡,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海鲜、蘑菇、牛肉、韭菜等发物。

5、对药物过敏者不宜贴敷。

6、颜面五官部位,关节、心脏、大血管附近,慎用贴敷,不宜用刺激性太强的药物进行发泡,避免发泡遗留疤痕,影响容貌或功能。

7、艾滋病、结核病或其它传染病者慎用。

三、日常预防很关键

1、勤洗手,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。

2、合理饮食,保证营养均衡。

3、加强体育锻炼,增强体质。

4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,少带孩子去人多公共场合,应避免与呼吸道感染人群接触,戴好口罩,做好防护。

四、贴敷过程异常反应及处理方法

1、贴敷后局部皮肤出现潮红、轻微红肿、小水泡、微痒、烧灼感、色素沉着等情况,均为药物的正常刺激作用,不需特殊处理,但应注意保持局部干燥,不要挫抓局部,也不要使用洗浴用品防止对皮肤的进一步刺激。

2、贴附药物后,局部出现热、凉、麻、痒或轻度疼痛属正常现象,如贴敷处有烧灼或针刺样剧痛,难以忍受时,可提前揭去药物,停止贴敷。

3、皮肤过敏可用抗过敏药膏,若出现范围较大、程度较重的皮肤红斑、水泡、瘙痒现象,或出现全身性皮肤过敏症状者,应立即终止贴敷,及时就医。

4、皮肤出现小水泡,可表面涂抹0.2%碘伏消毒溶液,待其自然吸收。水泡较大者,可先用消毒针从水泡下端挑破,排尽泡液,然后涂0.2%的碘伏消毒液,以防感染。如果水泡中有脓性分泌物,或出现皮肤破溃、露出皮下组织、出血等现象,应到医院对症治疗。